新区要闻 | 加快培育海洋能与海洋智能装备领域新质生产力
12月21日,由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以下简称“中国海工院”)、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海工院”)主办的第二届青清论坛在西海岸新区举行。会上,海洋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海洋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成立(以下简称“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
据介绍,青清论坛依托青岛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三方共同支持建设的中国海工院,着眼清华大学大工科下海优势与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及应用场景的“青清结合”,着重海洋智能装备研发产业一体化创新综合体的探索与实践,着力打造海洋工程科技领域的新质能力与新质生产力。本届论坛以创新战略联盟揭牌和创新联合体成立为契机,助力大工科下海、研发产业一体化与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探索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的高效融合,促进海洋智能装备与无人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旨在以机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协同,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合,构建协同发展、联合创新的产业生态,解决制约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海洋能与海洋智能装备领域的新质能力和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引领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装备技术的迭代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其中,创新联合体是以研发产业一体化、市场开发平台化、股权关系多样化、合作共赢差异化、服务支撑园区化的“五化标准”建设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聚集拥有高端智能装备及无人化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实现品牌赋能、研发产业一体化赋能、市场开发经营赋能、支撑服务机制赋能、互助诚信机制赋能,聚焦海洋工程领域重大需求,聚力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发产业一体化创新引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借由创新战略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我们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拥抱科技变革,抓住重大机遇,占据先机,赢得未来。瞄准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成为海洋能和海洋智能装备领域更多新理论的原创者、更多关键技术突破的贡献者、更多高端装备的发明者和更多重大应用示范的引领者,将业绩铸就在民族复兴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海工院院长、中国海工院院长张建民表示。
会上,中国海工院与创新联合体的33家高新企业进行了海洋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集中签约仪式。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获批十年来,不断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海洋产业发展主阵地、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海洋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49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974亿元,年均增长15%。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集聚中国海工院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1家、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高校12所,涉海创新平台248家,涉海合作院士27名、海洋人才7.9万人。成功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7处、占全国的1/11。引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麦克德莫特国际等重点项目,建成全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交付“海葵一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效运行,山东港口青岛港跻身世界第四大港口。